基于三种方法的绕扭曲水翼空蚀风险数值预报研究

 
 
引用格式:Lei, Tt., Cheng, Hy., Ji, B. et al. Numerical assessment of the erosion risk for cavitating twisted hydrofoil by three methods. J Hydrodyn 33, 698-711 (2021).
Share this article:https://rdcu.be/cxv2N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的三种空蚀评估方法在Delft扭曲水翼周围的空化流动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绕水翼空化流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结合Zwart空化模型进行计算,正如文中所述,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后续的空蚀研究分析。文中所提及的三种空蚀评估方法中,针对强度函数法(IFM)而言,对人为选定的最佳阈值的选取情况极其敏感,然而由于在水利机械材料的冶金特性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确定合适的最佳阈值,往往会导致极大地限制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且由时均空蚀指标(TAIs)所预测出的水翼表面空蚀的全局分布与实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空蚀预测精度相对较低。而相比于其他的两种方法,灰度值法(GLM)不仅对于阈值的敏感程度明显减小,更重要的是与实验空蚀结果更为相近。为了进一步提高GLM对于扭曲水翼表面空蚀风险预测的精确性,在对模拟数据进行后处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时均压力场代替瞬时压力场的方法进行空蚀区域预测计算,结果指出改进的灰度值法对于空蚀风险评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原始及修正后GLM方法预报得到的空蚀风险分布

通讯作者简介

季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致力于水力机械和推进器空化水动力学相关的流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尤其是在水面船舰运行、水下航行体推进等领域中涡空化水动力学的流动机理及控制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Experiments in FluidsOcea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1篇论文被评为“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第一作者简介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雷婷婷(Ting-ting Lei)。雷婷婷于2019年进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研究水力机械空蚀领域相关的科研工作。

 

植被化河道水动力与泥沙输移研究综述

河流是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河流的健康发展是一切文明兴盛繁荣的根基。水生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缓水流冲刷、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廊道、净化水体等多种生态功能。近年来,人工种植的水生植被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调控措施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岸滩防护、生态修复等工程中。水生植被与水流及泥沙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对河流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成为环境及生态水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主题。

 
图1 水生植被
 

本期,我们推荐武汉大学槐文信教授团队与杜克大学Gabriel G. Katul教授于近期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第33卷第3期)发表的关于“植被化河道中的水动力与泥沙输移特征”的综述文章。
Flow 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vegetated rivers: A review
DOI:https://doi.org/10.1007/s42241-021-0043-7
Share this article:https://rdcu.be/cv2dm

编辑导读

 

该文从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水流结构、床沙起动特征、悬移质与推移质输沙规律,河道形态演变等方面,从实验室尺度到天然河道尺度,翔实地梳理了近年来学界在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水流结构与泥沙输移问题研究上的进展。

1. 植被化河道的水动力特征

根据水生植被在水生环境中的存在形式,通常可分为挺水植被、淹没植被和漂浮植被。考虑到天然植被几何形态的复杂性,水生植被常被概化成具有均匀直径的刚性圆柱阵列。与无水生植被的明渠流相比,水生植被的存在会显著增大流动阻力。现有研究表明,植被阻力系数的大小受植被密度和茎秆雷诺数影响,其与植被密度成正相关,而与茎秆雷诺数成负相关,且在茎秆雷诺数大于300时,阻力系数数值保持在1左右。对于河段尺度,水生植被所产生的阻力主要与植被群落尺寸和河道宽度之间的比值有关,植被植株几何形态的影响则很小。

对于不同形式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明渠流动,由于植被阻力作用的空间差异性,其具有不同的水动力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不同形式植被作用下的水流特征研究作了总结:挺水植被作用下的时均流速和紊动能的垂向分布规律;含淹没和漂浮植被明渠中的植被混合层及紊流尺度;有限植被斑块的尾流特征及其与植被斑块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图2 挺水植被中的流动
 

2. 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泥沙起动

泥沙的起动规律研究对河道输沙估算和防冲设计至关重要,是河流工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水生植被的存在使得流场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对泥沙的起动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植被使河道流速减缓、河床切应力减小,从而抑制床沙的运动;另一方面植被茎秆下游的卡门尾涡会导致附加的紊动能产生,增强水流紊动强度,有利于泥沙起动。这使得广泛适用于不含植被明渠的以河床切应力作为控制参数的泥沙起动判别条件无法在植被化明渠中发挥作用。对于植被化河道中泥沙起动的实验研究表明,用临界流速来作为泥沙的起动条件更为合理有效。文章首次对挺水植被和淹没植被影响下的泥沙起动临界流速预测模型进行了总结,包括经验模型和半经验模型,并归纳出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

 
图3植被阻力参数对泥沙起动临界流速的影响
 

3. 植被化河道中的泥沙输移

河道中的泥沙运动形式可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对于悬移质,输沙率估算的关键在于悬沙浓度的确定。当前对悬沙浓度的研究多基于扩散理论,用泥沙扩散系数来表征水流紊动对悬沙输运的影响。与无植被河道相比,在植被化河道中泥沙扩散系数受植被几何特征等众多因素影响。对于推移质输沙率的估算,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床面切应力理论和紊动能理论。文章分别对模型植被作用下的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典型的悬沙浓度与泥沙扩散系数垂线分布模型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并指出不同预测模型的主要优缺点。

 
图4 植被化流动中的泥沙输运
 

4. 泥沙沉积和冲刷特征

河道中泥沙的沉积和冲刷直接影响水生植被的演化过程。植被化河道中,泥沙的沉积和冲刷形态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对于含淹没植被的河道,在植被斑块前缘发生冲刷,而在植被区内部及尾部,大量泥沙沉积并形成沙丘。实验研究表明,泥沙沉积形态受水流流速、植被密度、植被刚度,植被分布模式等因素影响。文章总结了不同形式植被作用下的泥沙沉积形态和沉积模式,总体而言,刚性挺水植被由于促淤效果明显,有利于植被斑块扩张;而淹没柔性植被促淤效果较弱,甚至可能发生冲刷,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图5 植被区内的泥沙冲淤形态
 

5. 植被生长与河道演变的相互作用

河流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水动力、河床、岸坡特性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和演化。同时,植被的生长和演化发展对河流水动力特性、局部河床形态有调整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如何在时空尺度上对河流形态调整和植被演化生长二者之间进行有效地耦合模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做了归纳:植被对河道冲淤的调整和植被根系对床质稳定性的增强是影响河道形态演化的关键因素。而河流对植被演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种子输移、植被淹没时长以及植被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等方面。现有植被生长与河流形态演化动力学模型主要可以分为单向模型和双向耦合模型。同时,近年来有一些仅考虑主要因素的极简模型提出,其可以描述河道与植被相互作用的部分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6. 文章最后给出几点研究展望

  • 当前研究仍广泛采用刚性圆柱来模化水生植被,不能代表天然真实植被的复杂特征。因此,应采用更贴近天然植被的方式来模化水生植物,为进一步认识天然河道中的物质输运规律提供基础。
  • 现有泥沙输运模型均是经验性或半经验性的,这主要受制于植被区内流速和泥沙浓度同时准确测量的困难。因此,实验测量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泥沙输运新理论的发展。
  • 如何将基于实验室水槽尺度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天然河道尺度而不导致严重偏差,需要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 复杂地形和水生植被共同作用下的水流结构和泥沙输运亟待进一步研究。
  • 水生植被和河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包含水文气象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最后,文章指出,对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运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主题,仍是环境及生态水力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槐文信,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环境流体力学、计算水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在污染物扩散输移的基础理论、水环境数学模型、水生植被作用下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性等方面做过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副主编,《水利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期刊编委。

Gabriel G. Katul,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杰出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现任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副主编。其主要从事自然系统中的紊流研究,侧重建立紊流运动与生物过程之间的联系。

杨中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流工程系主任,现任IAHR中国分会执行委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曾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其主要从事环境与生态水力学、计算水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CONTENTS OF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Vol.36 No.3 2021

Contents

Influence of six small rotating rod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ylinder
TU Jia-huang, XIAO Yi-fan, HUANG Lin-xi, et al. (323)
Data-driven prediction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based on CNN model
WANG Chen, XU Tian-yu, XIE Yu-lin, et al. (331)
Local Scour Test under Reciprocating Flow for Offshore Wind Power Single Pile Foundation
XU Si-yuan, ZHANG Jin-feng, LI Ming-xing (340)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ve runup characteristics at honeycomb ecological revetment
ZHANG Zhi-lin, HUANG Ben-sheng, JI Hong-xiang, et al. (347)
Influence of baffle extension angle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phase micro hydroturbine
SUN Shuai-hui, DONG Yong, GUO Peng-cheng, et al. (355)
Effects of deformation of bubble on its drag coefficient in vortical flow
CAI Ying, LIU Yun-qiao, WANG Ben-long (363)
Impact of sea level rise on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UANG Guang-wei, KUANG Cui-ping, GU Jie, et al. (370)
Machine learning for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ship section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KONG Fan-yu, ZHU Ren-chuan, FAN She-ming (380)
Optimize structure of flocculation area in DENSADEG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NIU Cong-hui, WANG Jun (388)
Modified Gardner model for propagation of large amplitude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ZHI Chang-hong, CHEN Ke, YOU Yun-xiang (395)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steam condensation of non-condensing gas in double ellipsoid dimples tube
ZHANG Liang, ZHENG Ji-yu, XIONG Wei, et al. (401)
Numerical analysis of propeller bearing force for hull-propeller- rudder system in restricted waters
JI Nan, YANG Chun, WAN De-cheng, et al. (411)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water flow through patch of circular cylinder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WANG Jian, ZHANG Jing-xin (421)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ke behind finite vegetation patch
JIANG Ya-sai, ZHANG Jing-xin (429)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river channel flow with side by side symmetrical vegetation of different densities
CAI Tun, WANG Dan, MI Yun-tong, et al. (439)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avitation of accelerating flow in mixed flow pump
ZHOU Qiang, GU Qi, HUANG Ya-dong, et al. (445)
High fidelity implicit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ip leakage vortex flows with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WANG Zhao-yu, WANG Ben-long, XU Hui (453)
Impacts of coastline changes and sea level rise on tides in the Bohai Sea
LIANG Hui-di, KUANG Cui-ping (462)

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第九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Download not found]

由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第九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将于20211029日至111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住宿安排在无锡君来世尊酒店(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新城和风路111号)。日程安排:1029日报到,晚上将举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会议,1030日、1031日研讨会会议,111日代表撤离

本届研讨会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共收到论文210篇左右,有7篇大会报告及18篇分会场主题报告以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颁奖、2020年度高被引论文奖颁奖、学生优秀论文奖评奖及颁奖。学生优秀论文奖参评条件是论文第一作者是在读研究生且要在会上宣读论文交流,希望符合条件的在读研究生在提交回执时踊跃参评。

本次会议报名、回执将通过以下网址进行(操作步骤提示:①点击如下报名链接进行官网注册②绑定微信③会议报名④提交回执⑤会议报到时现场扫描二维码登记)。会议报名于2021930日截止, 回执请于20211015前提交到参会网址中,逾期将不能保证安排参会交流。会务组统一安排住宿,不需代表自行联系,也不要临时变更或撤销,以免影响会议日程和代表住宿安排。

会议报名和缴费回执网址:

http://www.jhydrodynamics.com/rsvpmaker/register-for-nchd-32nd/

会务费以财务到账日期为准) 老师(元/人) 学生/家属(元/人)
2021年 10月15日前(含当日缴纳) 1500 1000
2021年 10月15日后 1800 1300

(注:已缴会务费后因故不能参会的代表请务必于10月15前办理有关手续,过时将不退还已交的会务费,会议交通食宿自理)。

会议报到的具体交通情况将在会议第三轮通知中说明。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高雄路185号(邮编:200011),电话:021–63150072
编辑部网址:  www.jhydrodynamics.com
汇款信息:
开户:上海中船编印社有限公司
银行:工行中华路支行
帐号:1001219709003800450

此致

敬礼!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

2021.8.27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主编、副主编和执行编委2021年度第二次会议纪要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HD)执行编委和副主编2021年度第二次会议于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下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上海分部105会议室和腾讯网络会议室同时召开。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现场会议参与人员仅限于长三角地区的编委,方便与会者当天来回;同时开通在线会议,方便外地编委通过网络参加。
参加联席会议的有(包括网络参会者):编委会主任、主编吴有生;顾问编委董世汤、缪国平、颜开;副主任委员戴世强;执行主编周连第;英文刊副主编槐文信、刘桦、卢东强、马峥、万德成;中文刊副主编陈红勋、郭鹏程、鲁传敬、王道增、王一伟;执行编委范佘明、黄彪、刘宇陆、彭晓星、邵雪明、王本龙、徐辉、尹海龙、詹杰民、张宇宁、赵峰、邹早建。编委王义乾、Springer董志乔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

吴有生院士主持了会议。执行副主编马峥研究员做了工作汇报。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期刊情况汇报与讨论
二)学术会议及热点交流
三)奖项情况汇报与讨论
四)期刊发展事宜讨论

一)、期刊数据汇报

1)Web of Science数据
根据2021年6月30日JCR发布的信息,JHD在2020年影响因子达到2.590。与2019年的2.265比较,涨幅达到14.35%;国际力学类163种期刊排名仍维持第62位,仍保持在Q2区;同时总被引频次也从2019年2531次提高到2869次,涨幅为13.35%。
尽管如此,JHD的发展忧大于喜、形势严峻。尽管影响因子上涨了,但2020年度的他刊引用次数仅439次,比2019年度的420次只增加了19次,2020年他引影响因子1.837,只比2019年度他引1.826略微上升。另一方面,根据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要求,2021年影响因子的目标为2.8,引用数目标值约为644次,总被引频次达到3319,国际力学类排名提升到55以内。但是,考虑到全世界期刊影响因子年年普遍上涨的趋势,按照2019年Q1Q2区平均涨幅20%作为2021年涨幅计算,如果要稳固维持在62名,影响因子达到3.1左右;如果要实现卓越行动计划指标的55名,影响因子需达到3.37,实现这些目标值难度巨大,为此呼吁联合体编委在2021年下半年要行动起来,投稿时尤其是对于2021年度内发表的论文,积极关注与引用2019与2020年发表在JHD上的论文,为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做实质贡献。

2)其他数据
2020年度,自由投稿399篇,录用64篇,利用率约14%;从投稿到首个审稿结论,平均时长35天,比2019年少一天;从投稿到录用,平均时长115天,比2019年度缩短了24天。
2020年,从Springer网站下载次数28333次,比2019年的24448次增长15.6%.

3)期刊发展
主编吴有生院士强调,发展期刊,在战略上要服务国家需求、紧跟世界前沿,战术上要重视采用多样措施确保稳步发展。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戴世强教授及多位执行编委则提出要求,期望能够扩大期刊在网络、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的宣传力度。

二)、学术会议及热点交流

1)第32届(2021)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定于2021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承办,其中10月29日(周五)会议报到。
目前,已经邀请了九位专家在研讨会开幕式、闭幕式上做大会报告。
研讨会期间,还将召开《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第九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按惯例,编委会议时间是报到当天晚上),期望全体编委们特别新近加盟的编委积极参会,了解期刊发展历史与现状,并为期刊的进步出谋划策。

2)热点方向与会议
JHD编委会和编辑部近期关注的会议有:第二届水灾害防治与水环境调控国际会议(2021年7月7-9日,四川大学),Liutex涡动力学和控制研讨会(2021年7月23-25日,苏州大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流体力学中应用研讨会(2021年8月14日,昆明理工大学),第三届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2021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第七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2021年11月12-15日,西北工业大学),第五届船海计算水动力学研讨会(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线上)。2021年全国复杂流场CAE会议(2021年12月17-20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编委会将在参与组织会议的相关编委的帮助和协调下,积极从热点会议中吸收优秀稿件,并尽快发表在中文刊或英文刊。

三)、奖项情况汇报与讨论

1)周培源水动力学奖
本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青年奖2名。2021年第一季度首轮投票中,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青年奖1名。第二季度对青年奖中两名票数并列的候选人进行第二轮投票,产生另一名青年奖候选人。四名候选人的情况将报周培源基金会周培源基金会审批,并“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开幕式(2021年10日30日)上颁奖。

2)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年度高被引论文奖
根据七月份的数据查询,发表于2018-2019年度的四篇论文在2020年度被SCI期刊较多地引用,对JHD 2020年度影响因子的提升有实质性贡献。获奖名单将在水动力学研讨会(2021年10日30日,无锡)开幕式公布并颁发奖励。

附录: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相关网址
【信息】
JHD期刊网站: http://www.springer.com/journal/42241
编辑部官网: http://www.jhydrodynamics.com
【投稿】
英文稿: http://ijhd.editorialmanager.com
中文刊: http://sdlj.cbpt.cnki.net
研讨会: http://sdlj.cbpt.cnki.net
【下载全文】
2006-至今(Springer):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241
2006-2017 (Elseiver):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0016058
1989-2018全文(知网):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SDYW
中文刊(知网):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SD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