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探索之旅在苏大

涡流探索之旅在苏大!国际Liutex涡识别方法研讨会成功举行!

ICLVIM 2024合影留念

8月9日至11日,国际Liutex涡识别方法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utex-based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s,ICLVIM 2024)在苏州成功举办,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国内外60余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Liutex涡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展望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江苏省力学学会和苏州市力学学会协办,是石科技(江苏)赞助支持。

8月10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志国教授简要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历史发展、办学特色及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他表示,苏州大学将以承办此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积极开展Liutex涡识别方法领域的研究,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聚焦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后,《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执行主编马峥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发言,他简要介绍了《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的发展历程和定位,并强调了Liutex涡识别方法在水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表示《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将继续支持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水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步贡献力量。是石科技孙云飞先生代表赞助单位发言,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是石科技在超算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期待和与会专家合作,共同推进Liutex涡识别方向的发展。

随后,有五篇大会报告进行了交流,分别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Chaoqun Liu教授作“Liutex – The Past, Current, and Future”;俄罗斯科学院的Yuli Chashechkin教授作“Observational, Logical and Mathematical Fundamentals for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 Mechanics of Fluids and Gases”;Clarkson大学的Goodarz Ahmadi教授作“Application of Liutex Identification in Turbulent Gas-Solid Flows”;华北电力大学的张宇宁教授报告了“Vortex Induced by Cavitation Bubble near Particle and Solid Wall”;Ehime大学的Kazuo Matsuura教授作“Coupling of the hierarchical Vortex Clustering Method with Liutex and Application to Compressible Transitional Boundary Layer and Jets”。8月10日下午及8月11日上午,国内外20位学者分别在Liutex理论研究及各领域内的应用的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8月11日下午,继续有六篇大会报告交流,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报告了“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Marine Hydrodynamics”;浙江师范大学Yevhenii Shkvar教授报告了“Some Promising Schemes for Flow Control by Generating a Regular Large-Scale Vortical Structure, its 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晖教授报告了“Vortex Evolu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Insights from the Liutex Technique”;苏州大学王义乾副教授报告了“Liutex-based Subgrid Models for LES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Vortex based models”;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O. Baskova博士报告了“Advantages of the Liutex Method whe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an Irradiated Surface on the Structure of a Vortex Flow”;郑州大学的王菲菲博士报告了“Turbulence Structure and Momentum Exchange in Compound Channel Flows with Shore Ice Covered on the Floodplains”。

最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刘超群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并对精心筹备此次会议的苏州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与会代表认为ICLVIM 2024为国内外Liutex涡识别方法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Liutex涡识别方法的前沿研究,并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国内外Liutex涡识别方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成功举办

2024年7月26-28日,2024第二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在北京市华北电力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承办。Journal of Hydrodynamics(Q1 影响因子3.4)执行主编/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马峥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张宇宁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亚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姚志峰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晓俊教授等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并展开汇报交流报告20篇。会议在华北电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一号会议室举行。

7月27日上午,大会隆重举行,马峥研究员代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对各位专家与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专家学者对此次交流会的大力支持,并预祝沙龙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报了各自近期在水动力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并与资深同行开展探讨交流。大连理工大学刘亚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晓俊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张宇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智颖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孙帅辉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超越副教授受邀作邀请报告。

7月27日下午,华北电力大学郭苗副教授、河海大学于安副教授、西华大学叶道星副教授、武汉工程大学陈婷副教授、中国计量大学周佩剑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丹副教授、清华大学曾永顺老师、福州大学郑祥豪老师、哈尔滨工程大学韩静老师、华北电力大学王笑语老师等青年学者做了会议报告,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交流探讨。

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水动力学在能源开发、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反应堆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中承载重要作用。本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的成功召开,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对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助力我国水动力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届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宾馆召开,来自船舶、水利、国防领域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主办,由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承办。

会议开幕式由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忠东教授主持,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颜开研究员致欢迎辞。

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黄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筠乔副教授、四川大学张建民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姚志峰教授、中科院力学所王一伟研究员、清华大学刘树红教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孙士明博士、浙江大学邓见教授、武汉大学钱忠东教授先后作了题为“气泡统一方程与应用”、“复杂水动力自研程序研究进展”、“云空化脱落初期群泡尺寸分布特征”、“基于LBM的多组分多相流空化泡溃灭数值模拟”等特邀报告,为空泡流动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与会者围绕“空泡”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主持,许多专家对今后会议的开展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颜开研究员做总结发言。会议认为目前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规模越来越大,说明空泡研究越来越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为此今后会议要加强空泡应用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实现成果共享,同时要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空泡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第八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2023年11月10-13日,第八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CFD学组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中国造船》、《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和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会议主旨是搭建船舶与海洋工程CFD数值方法研究、自主软件研发、以及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复杂流动中的模拟应用等在内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CFD方法、软件和应用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创历届新高,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单位43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本次CFD会议有7个大会报告,其中中科院力学所何国威院士做大会主旨报告,并首次安排香港和澳门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会议设立25个分会场,176个分会场报告,报告数量也是历次会议最多的一次。

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殷敬伟教授致欢迎辞,中船集团第702所副所长吴文伟研究员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致辞,中船集团第708所熊小青研究员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CFD学组致辞,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代表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致辞。本次会议收到摘要数量首次突破200篇,达到250多篇,首次通过《中国造船》编辑系统投稿和审稿,最终录取150多篇全文,收录到“第八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论文集。本次会议首次启用了“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会标logo,它由Marine CFD的MCFD四个字母组成一个扬帆远航的船舶形状,预示会议以仿真为基,数值驱动,乘风破浪,软件图强的目的和宗旨。

会议期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执委会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CFD学组联席会议。本次会议是执委会换届会议,会议推荐产生了38名执委会成员,其中上海交大万德成教授担任执委会主席,32名专家担任执委会委员,上海交大王建华博士担任执委会秘书长,中船集团第708所熊小青研究员担任执委会副秘书长,聘请陈十一院士、何国威院士、吴有生院士担任执委会顾问。

为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CFD的创新研究,勇于探索和深入CFD方法、软件、应用等方面研究。会议专门设立了优秀学生论文奖。由《中国造船》、《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专家和执委会委员组成的优秀学生论文评选委员会,通过阅读论文,基于论文的创新性、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共评选出12篇“第八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并在会议晚宴上进行了颁奖仪式。

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2010年由上海交大发起,举办第一届会议。2012年由武汉理工承办第二届,2014年由大连理工承办第三届,2016年由江苏科大承办第四届,2018年由中船集团708所承办第五届,2020年由华南理工承办第六届,2022年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第七届,本次会议为第八届,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十多年来,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的规模与会议质量不断进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后船海CFD会议将继续围绕船海领域最新计算研究方法、标模计算、软件开发、工程应用和交叉融合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开放自由等特点,让更多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在交流借鉴和互相学习中,促进船海领域CFD技术的不断提升。明年第九届会议将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

第五届国际深水油气工程前沿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水合物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10月13-15日,第五届国际深水油气工程前沿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水合物青年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挪威、新加坡、韩国等8个国家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挪威工程院院士Bernt S. Aadnoy,加拿大工程院院士Peter Englezos,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Vasily I. Bogoyavlensky,SPE荣誉会员、美国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George Moridis等专家学者,中国石油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小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会执行副主编马峥等主办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973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首席科学家、我校孙宝江教授主持。

本届大会由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办。孙金声院士、孙宝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我校王志远教授、陈立涛副教授担任水合物青年论坛组委会主席。

副校长戴彩丽致辞
 

戴彩丽代表会议主办及承办单位致欢迎辞,欢迎各国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本届论坛为深水油气工程和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希望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深水油气工程新技术和水合物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中国石油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致辞
 

徐凤银代表主办方致辞,欢迎各方参会代表,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汇集深水、超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我国深水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孙金声院士介绍会议情况并作报告
 

孙金声院士介绍会议情况,表示此次会议聚焦深水钻完井、深水油气和水合物开发、流动安全保障、水合物技术在碳储、氢储中的应用、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等主题,搭建了深水油气与水合物开发前沿技术与基础理论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大会围绕深水钻完井、水合物基础理论、油气开发流动保障等方向设置15场大会报告、7场特邀报告和51场专题报告,27个墙报展示汇报,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分享自己的研究和观点,引发与会人员的广泛讨论和交流,深化了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国家在深水油气工程和水合物研究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发展创新。

孙金声院士作首场大会报告,向与会者阐释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采面临的关键难题,分享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基础理论、技术和装备发展方向,并提出亟需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

Bernt S. Aadnoy院士作报告
 

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教授、挪威工程院院士Bernt S. Aadnoy介绍挪威海上油气行业的钻井数字化进展,分享了未来钻井可视化,多参数、低时延、分布式井下参数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Vasily I. Bogoyavlensky通讯院士作报告
 

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天然气研究所Vasily I. Bogoyavlensky通讯院士介绍了俄罗斯北极地区陆上和海上气体井喷和爆炸事件,分享了井喷口三维结构和气体喷出形成的空洞模型的研究进展。

Peter Englezos院士作线上报告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Peter Englezos院士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利用水合物法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埋存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挑战。

George Moridis教授作报告
 

SPE荣誉会员、美国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George Moridis教授分享了关于能源转型、石油和天然气未来的思考,指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终结不可避免,但目前尚无完美的替代方案,化石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新加坡国立大学Praveen Linga教授介绍了利用水合物捕集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技术进展,探讨了深水高压低温条件下实施二氧化碳埋存的技术可行性。英国赫瑞瓦特大学Bahman Tohidi教授分享了深水油气开发中水合物堵塞补救措施的最新进展。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Ju Dong Lee教授、哈里伯顿公司Robello Samuel技术首席分别就深水油气井工程数字化技术、水合物法海水淡化与水合物原位拉曼检测技术作了大会报告。

中海石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书杰作报告
 

中海石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钻完井)刘书杰介绍了“深海一号”工程中深水高压井控安全、深水深层钻完井提效、深水长效生产保障等技术进展,展望了未来南海深水及超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装备发展方向。中海油研究总院水合物和海洋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李清平主任介绍了深水混输系统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深水流动安全保障工程设计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中海油研究总院井控首席专家殷志明高工分享了海洋油气开采重大安全事故防控研究进展,介绍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常见的台风、井喷、结构件疲劳等灾害防控手段和应急处置机制。

孙宝江教授作报告
 

孙宝江教授分享了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智能压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技术达成了对溢流的早期诊断和地层压力的精确反演,利用实时数据驱动智能化压井调控,缩短了压井响应时间,提高了井筒压力控制精度。王志远教授分享了复杂流道内水合物堵塞预测及高效防治技术进展,讨论了深水油气集输管道内水合物堵塞规律与预测手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南研究院院长杨进教授介绍了吸力桩建井方式相较于传统建井方式的优势,分享了吸力桩深水浅层建井工艺、多井口吸力桩建井模式等研究进展。

与会专家学者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观看墙报展示
 

会议举行首届水合物领域青年先锋对话会,新加坡国立大学Praveen Linga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宁伏龙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殷振元教授出席对话会,分享各自在水合物相关领域的研究历程、进展和思考。

会议举行首届水合物领域青年先锋对话会
 

会议认为,国际深水油气工程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是学术界、产业界和应用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希望与会各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世界各国深水油气及水合物领域专家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共同推动深水油气和水合物开发的研究和技术进步。

文/付光明 图/周梓强 夏煜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