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高被引论文奖

  • 获奖名单和文章如下:

1. 武汉大学 杨中华教授
Huai, Wen-xin; Li Shuolin; Katul, Gabriel G.; Liu, Meng-yang; Yang, Zhong-hua
Flow 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vegetated rivers: A revie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3): 400-420

2. 武汉大学 季斌教授
Cheng, Huai-yu; Ji, Bin; Long, Xin-ping; Huai, Wen-xin; Farhat, Mohamed
A review of cavitation in tip-leakage flow and its contro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2): 226-242

3. 浙江大学 邓见教授
Xu, Hui; Zhang, Wei; Deng, Jian; Rabault, Jean
Active flow control with rotating cylinders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2): 254-258

4.  上海交通大学 王嘉松教授
Wang, Jia-Song; Fan, Di-Xia; Lin, Ke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3): 415-440

  • 个人简介:

杨中华,1977年生,1999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武汉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武汉大学工作至今,2012年受聘为教授。

杨中华的研究方向为环境与生态水力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河湖生态治理和水污染控制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在植被、水、沙交互作用机理方面,研究了洲滩植被阻力、植被滞沙效应以及植被影响下的水流时均和紊动结构,提出了预测淹没植被水流流量、曼宁系数及谢才系数的计算公式,基于扩散理论和重力理论分别提出了适用于淹没植被覆盖的明渠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线分布预测模型。2)在河湖生态治理技术方面,针对面积大、淹没条件变化剧烈、演变规律复杂的江心沙质滩地生态修复问题,提出了一套结合植被选育、基质改良和临时防冲结构设置的生态固滩方法。3)在环境水力学反问题方面,针对当前河渠水污染预警和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模型校正困难、控制方案滞后等问题,将伴随方法应用到河渠水质数学模型中,构建了包括污染溯源、模型参数优化、边界优化和污染控制等多种环境水力学反问题模型和求解方法。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专项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2018年以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EI收录论文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第1完成人),获批软件著作权8项(第1完成人)。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包括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等。担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中国分会执行委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以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电能源科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编委。


季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致力于水力机械和推进器空化水动力学相关的流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尤其是在水面船舰运行、水下航行体推进等领域中涡空化水动力学的流动机理及控制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Experiments in Fluids、Ocea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1篇论文被评为“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邓见:1981年5月生,湖南常宁人。浙江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2007年取得浙江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4年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访问学者、2018年牛津大学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水动力学、流动稳定性、空泡动力学。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al Review 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借鉴自然界生物的感知机制,研究了柔性纤维在流动中的分叉、柔性纤维在液滴撞击下的动态屈曲等,可为高精度流动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启发;2)针对鱼群在复杂环境中的高效游动、自组织集群特性,构建了集群运动的统计物理学模型,揭示了群体对抗入侵的动态响应机制,研究了涡流、分层流动等复杂环境中的鱼游推进,探索了鱼类推进的高效机制与环境适应能力;3)发展了空泡流动的多尺度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空泡流动的微介观结构与宏观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


王嘉松,1967年生,1989、1992年分获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出站工作至今,2009年受聘为教授,2019年受聘为长聘教授。

王嘉松主要从事高分辨率计算流体力学、涡激振动及其抑制、风洞及水槽实验、流致振动能量利用、大气环境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近10年来主要从事细长结构流激振动机理、抑制及利用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在高精度流固耦合模型方面,原创提出了单元速度向量转化(EVVT)方法,创新研发了细长结构的TVD-EVVT高精度CFD和FSI预报方法和求解器,计算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揭示了隔水管涡激振动、多模态、行波响应,隔水管附属浮力块、整流罩等系统的涡激振动抑制、驰振及涡激振动与驰振耦合等多种作用机制。2)在高效流固耦合模型方面,创新性地基于涡粘性耗散规律构造了DVM核扩散新模型,提高了流场分辨率及精度,建立了超细长柔性多体结构流固耦合高效数值计算方法和求解器,显著提升计算效率。揭示了多管流激激振动干涉影响特征、尾流驰振发生条件、柔性结构振动模态及抑制机制等内在机理。3)在涡激振动工程快速预报模型方面,率先建立了实尺度雷诺数、双向耦合条件下的涡激振动流体力系数库,开发了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快速预报软件,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4)利用风洞与水槽实验,论证了自主仿鱼尾整流罩、双分离盘等涡激振动抑制方法与装置,实现曳力显著降低,振动幅值减弱95%以上的双抑制效果。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数值水池创新专项等若干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包括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参与者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ustainable Marine Structure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海洋平台》等期刊编委。获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

第五届(2024年)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选公告

 

为了弘扬周培源教授在发展我国流体力学和水动力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奖励在水动力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陈耀松教授于1991年捐赠人民币壹万元奖励基金,周培源基金会为支持陈教授的义举追加壹万元,本金共两万元人民币。在周培源基金会学术交流基金中设立“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从1991年开始设奖,从评奖两年前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所发表的优秀水动力学论文中评出学术思想新颖,有创造性或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2001年后改为每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得到了全国水动力学界的重视和支持。

从1991年设立“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至今,我国的科技和经济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设立的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显然已跟不上国家形势的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办刊联合体挂靠主办单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执行编委会与周培源基金会经多次商谈,作出了将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做大做强的决策,决定从2011年起将“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改名为“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并大幅增加专项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国内外在水动力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或运用水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重大关键性问题等方面的中国水动力学工作者,尤以中青年为主。“周培源水动力学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一、二等奖各一人或一个项目,三等奖两人或两个项目。自2020年起,“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三等奖”更名为“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青年奖要求申报人申报当年未超过40周岁(第五届青年奖申报人1983年1月1日(含)之后出生)。

周培源基金会委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设立“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选委员会,负责初审后的评定工作,然后将评选结果报周培源基金会审批。“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迄今已经颁发四届(2012,2015,2018,2021),获奖证书及奖金周培源基金会颁发。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选委员会热烈欢迎全国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全国性学术团体及广大水动力学工作者踊跃推荐或申报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受奖人或项目。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申请者请于2024年1月31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纸质报送材料至:周培源水动力奖评选委员会秘书处(地址:上海市高雄路185号,邮编200011,电话/传真:021-63150072);电子材料(表格及相关扫描件)发送到zhouhdjiang@163.com。

申报材料汇总后由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委员会评审。

本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将在2024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开幕式上颁发。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审委员会

2023年11月

2023年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

2023年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

  • 获奖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范国庆 /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壁面模化大涡模拟亚临界雷诺数三维圆柱绕流
 
2、田北晨 / 北京理工大学
云状空化流动多尺度特性研究
 
3、石凯元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阻力与耐波的全非线性时域综合模拟
 
4、兰俊杰 /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波浪作用下月池自由升沉运动对流体共振影响研究
 
5、尹相涵 / 清华大学
浮式风机半潜平台涡激运动数值研究
 
6、陶    钢 / 浙江大学
破碎波作用下单桩基础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7、王鹏飞 /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CFD-PID方法的仿生鱼自推进运动研究
 
 
  • 获奖学生个人简介:

范国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主任万德成教授,研究方向为湍流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做题为《壁面模化大涡模拟在分离流与高雷诺数湍流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基于开源流体力学计算平台OpenFoam,采用CMHL自主开发的UVP-SJTU-FOAM求解器,基于壁面模化大涡模拟方法对亚临界雷诺数的圆柱绕流及高雷诺数SUBOFF艇体湍流开展数值模拟。报告首先介绍了壁面模化大涡模拟基本原理,随后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以及壁面解析大涡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壁模型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在计算成本上的巨大优势。这次会议上的报告受到了来自水动力学界各级专家的认可,这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感谢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与学习中,我一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田北晨,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21级博士生,导师是王国玉教授,研究方向为多想多尺度流体动力学。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做报告“云状空化流动多尺度特性研究”。此次报告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双向耦合方法,在欧拉均相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离散空泡模型,对绕云状空化流动过程多尺度空泡演化特征及统计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非常荣幸在本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第一分会场做交流汇报,并获得了学生优秀论文奖。感谢在论文完成过程中黄彪老师和李林敏老师的指导,感谢会务组和会场专家老师们的指导与鼓励。希望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持续向好发展,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与学习中,我也会再接再砺,在与众学者探讨中不断学习,持续向前。

石凯元,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朱仁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船海结构物的非线性水动力性能。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进行了“船舶阻力与耐波的全非线性时域综合模拟”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一种高效的全非线性势流模拟方法,并展示了利用该方法精确模拟获得的有航速船舶阻力与水动力特性结果。“非常感谢组委会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会中启迪思考的报告和洞见纷呈的讨论让我受益良多。报告能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是我的荣幸,也将激励我继续深入钻研,精益求精。”

兰俊杰,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姜胜超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对稳态波群诱发月池共振与浮体运动耦合问题的研究。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的报告题目为“波浪作用下月池自由升沉运动对流体共振影响研究”。本次报告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对稳态波群作用下月池共振与系泊浮体运动的耦合作用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的无共振区间和反共振点有利于FPSO的工程设计。非常感谢各位水动力学界的专家学者支持及各位同学的指点赐教,非常感谢会务组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对这次能够获得学生优秀论文奖深表荣幸。本次会议受益匪浅,也将激励我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潜心耕耘。

尹相涵,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恩浩特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浮式风机平台水动力性能分析。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浮式风机半潜平台涡激运动数值研究》的报告,本研究基于开源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OpenFOAM,使用LES湍流模型,分析了不同来流条件下浮式风机半潜平台的涡激运动特性,为浮式风机平台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非常荣幸能够在本次大会上汇报我近期的科研成果,并有幸获得了优秀论文奖,感谢主办方和会务组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与鼓励。此次获奖是对我既往工作的肯定,将激励着我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陶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与工程专业2021级直博生,导师为赵西增教授,研究方向为极端海况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局部冲刷问题。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做了“破碎波作用下单桩基础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浪破碎类型及桩基位置对单桩基础平衡冲刷深度及冲刷形态的影响,揭示了破碎波浪作用下的单桩局部冲刷机理及冲深发展规律。很荣幸能参加此次会议并有机会分享近期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谢大会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本次会议中老师同学们的精彩报告令我受益匪浅,感谢导师赵西增教授的指导,给予了我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获评学生优秀论文奖是对我未来科研工作的激励,期望今后能做出更好的成果进行分享。

王鹏飞,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2021级硕士,专业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指导老师为于凯副教授和李若欣老师,研究方向为仿生鱼运动数值模拟。在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的报告题目为“CFD-PID方法的仿生鱼自推进运动研究”。本文在仿生鱼自推进运动的基础上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模拟仿生鱼达到任意指定速度的智能运动过程,并且发现PID控制自推进比传统的自推进可以在更短的周期达到预定速度。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会议,并且还荣获了学生优秀论文奖。在整个会议期间,听到了许多富有意义和启发的专家报告,受益匪浅。最后由衷地感谢主办方的支持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指导和教诲。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2020 高被引论文奖

  • 获奖名单和文章如下:

1. 上海交通大学 王嘉松教授
Wang, Jia-Song; Fan, Di-Xia; Lin, Ke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3): 415-440

2. 北京理工大学 王国玉教授
Huang, Biao; Qiu, Si-cong; Li, Xiang-bin; Wu, Qin; Wang, Guo-yu
A review of transient flow structure and unsteady mechanism of cavitating flo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3): 429-444

3.  上海交通大学 万德成教授
Wang, Jian-Hua; Zhao, Wei-Wen; Wan, De-Cheng
Development of naoe-FOAM-SJTU solver based on OpenFOAM for marine hydrodynam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1): 1-20

4.  四川大学 杨克君教授
Li, Wen-Qi; Wang, Dan; Jiao, Jun-Li; Yang, Ke-Jun
Effects of vegetation patch density on flow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in an open channe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5): 1052-1059

5.  武汉大学 槐文信教授
Huai, Wen-xin; Zhang, Jiao ; Katul, Gabriel G. ; Cheng, Yong-guang ; Tang, Xue ; Wang, Wei-jie
The structure of turbulent flow through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2): 274-292

  • 个人简介:

王嘉松,1967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1992年分获西南石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西南石油大学讲师,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2000年、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和教授。曾为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MIT受邀短期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高精度数值算法及其应用、流固耦合力学、流致振动(含涡激振动)及其控制、大气环境动力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项目30余项,在POF、JFS、OE、IJMS、JWEIA、AE等期刊和ISOPE等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参与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一等奖、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海洋平台》等刊物的编委、中国环境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理事等。其在流激振动及抑制方面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提出了单元速度向量转换(EVVT)方法,构建二维和三维细长结构高精度TVD格式为基础的精细流固耦合算法;2)提出了改进的涡核扩散扩散模型,构建二维和准三维多结构系统高效CFD和流激振动算法;3)利用高精度算法研究实尺度圆柱流体力并构建流体力数据库,开发了隔水管涡激振动快速工程分析软件(DAVIV等);4)利用实验和数值手段,深入研究圆柱附属结构系统的流激振动(涡激振动及驰振等)及其抑制的振动模态、图谱、流固相互作用、流场干涉等机制,发明仿鱼尾整流罩等新型抑制装置,为我国深水油气钻井及开发中隔水管/立管涡激振动及其抑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指导作用。

王国玉,1961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9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机械与航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化与空化流动、跨界质航行体水动力学、两栖车辆航行动力学、先进复合材料流固耦合计算与水动力优化等。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国防973、173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装备发展部水动力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下兵器专业委员会委员,UUV学组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水下发射中心兼职教授,《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实验流体力学》《排灌机械等学报》等刊物的编委。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参与了我国某995工程的研制工作,曾任水上分系统副总师,系统开展新型高速两栖装甲车水动力构型及喷水推进技术研究,提出了高速两栖车的组合减阻方案,创新了高速两栖车减阻技术;2)系统研究了空化和超空化的流动机理,建立了流动计算模型,并在我国水下兵器和水下发射工程领域得到应用;3)搭建了低温空化流动测试平台,开展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计算模型,支持了新型运载工具的研发。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方向责任教授,负责流体机械工程方向的学科建设工作。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40余名。

万德成,1967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东方学者(跟踪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浦江人才,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兼任教授。1987年和1990年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4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海结构物综合性能,船海工程数字孪生水池,基于CFD船型与海洋结构物智能优化,船海工程高性能计算,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与海洋平台涡激运动,精细化流场和水动力噪声预报,新概念海洋结构物、漂浮式风机、海上新能源开发装置性能分析与评估等研究。自主研发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非定常粘性流动求解软件系统naoe-FOAM-SJTU和MLParticle-SJTU,获国家软件著作权4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流固耦合数值求解方法、高性能计算与数值水池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入选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海洋工程领域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获国际CH Kim学术奖(CH Kim Award)、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奖(ISOPE Award)、国际Moan-Faltinsen最佳论文奖、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等。目前担任国际离岸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国际水动力学委员会主席,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顾问委员会(AC)成员,国际船舶CFD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近海小型绿色智能船舶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主席,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等,以及《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海洋工程》、《中国造船》、《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9个国际杂志和10个国内杂志副主编、执行编委或编委。

杨克君,男,1973年7月生,四川仁寿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2009年于英国拉夫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执委,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以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20余家国际学术刊物论文评阅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复式河槽水沙动力学、植被水沙动力学等领域开展了长期研究,揭示了复式河槽洪水泥沙运动规律,提出了河流洪水水位精确预报的计算方法;揭示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水沙运动规律,建立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水流阻力及洪水水位流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发展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河相关系理论。其研究成果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8篇。研究成果获国际国内奖励6项,包括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Robert Alfred Carr 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槐文信,1963年生,博士(1991)、教授(1995)、博士生导师(1997)、武汉大学二级教授(2007)、珞珈杰出学者(2013)。槐文信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水力学和生态环境水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动力学专家。
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武汉市、教育部、原电力工业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共培养博士23名,硕士35名。获周培源水动力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五和第十),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1997年获批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槐文信教授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科教学方面,长期承担“水力学”和“环境水力学”的教学任务,作为课程负责人的“水力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他从1995年起至今,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获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14年获宝钢教师奖,2016年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所培养的博士中,已有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所培养硕士中,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7年获评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8年获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杰出贡献校长奖,2002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武汉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2022年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

2022年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

  • 获奖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赵广生 / 清华大学(线上)
海南岛历史风暴潮模拟和灾害风险评估
 
2、薛瑛杰 / 上海交通大学
仿鸮前缘突节风机叶片气动流场数值模拟
 
3、刘俊鹏 / 南方科技大学(线上)
随机波背景下基于NLSE模型的极端波预测与分析
 
4、隋宇彤 / 哈尔滨工程大学(线上)
截锥型弹体小角度入水空泡及冲击载荷特性实验研究
 
5、田浩枫 /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间接时域法的甲板上浪及对船舶运动性能影响研究
 
6、夏定康 / 河海大学
基于掺气泡群对冲击波缓冲作用的掺气减蚀研究
 
7、丁荷颖 / 浙江海洋大学
神经网络方法在致密油藏渗流模型中的应用
 
8、黄海津/ 重庆交通大学
半封闭水域内冲击射流湍动能输运特性试验研究
 
  • 获奖学生个人简介:

赵广生,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9级直博生,导师是牛小静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做报告“海南岛历史风暴潮模拟和灾害风险评估”。此次报告采用历史风暴潮情景再现的方法,使用水动力模型FVCOM模拟再现了1970年至2020年间影响海南岛的历史台风风暴潮,对海南沿岸的风暴潮灾害进行了初步评估。非常荣幸本次会议上作为分会场的主题报告,并获得了学生优秀论文奖。感谢会务组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感谢会场专家老师们的指导与鼓励。希望以后我还有机会参加水动力学研讨会,与老师同学们学习、交流。

薛瑛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直博生,导师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主任万德成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机叶片气动性能优化。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做题为《仿鸮前缘突节风机叶片气动流场数值模拟》的报告,本文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使用RANS与LES湍流模型,分析低雷诺数下非光滑前缘突节对风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这些结果对叶片优化与气动性能、功率提升提供参考。这次会议上的报告受到了来自水动力学界各级专家的认可,这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感谢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与学习中,我一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刘俊鹏,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冯兴亚副教授。当前研究课题是基于NLSE模型的极端波预测与分析。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做了“随机波背景下基于NLSE模型的极端波预测与分析”的报告。对于深水条件下考虑由调制不稳定性引发的极端波,采用基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呼吸子解模型,利用物理水槽和全非线性势流理论的数值模拟手段,成功的实现了引入随机波成分的极端波浪,并分析了结果的调制不稳定性情况及其可预测的包络谱特征。非常感谢主办方的支持和老师同学们的指点赐教,有幸获奖,深感荣幸。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参与其中,与众学者探讨,发扬科学精神,学习先进知识。

隋宇彤,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流固耦合技术研究团队2017级直博生,导师为张阿漫教授,研究方向为航行体高速入水流固耦合问题研究。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的报告题目为“截锥型弹体小角度入水空泡及冲击载荷特性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截锥头型回转体小角度入水问题,揭示并掌握了头型系数和入水角度对截锥头型回转体入水初期自由液面、空泡和瞬态冲击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很荣幸能够在本次大会进行汇报,并有幸获得优秀论文奖。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认可,受益匪浅,这也将激励我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继续向前。

田浩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杨晨俊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时域势流理论数值计算。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进行了“基于间接时域法的甲板上浪及对船舶运动性能影响研究”的报告。本文用间接时域法计算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用溃坝模型和洪水波模型模拟甲板上浪水体的流动。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会议,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中老师同学们的精彩报告令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会务组的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感谢课题组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导,给予了我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

夏定康,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20级直博生,导师为吴建华教授,研究方向为多相流条件下的空化空蚀机理。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做报告“基于掺气泡群对冲击波缓冲作用的掺气减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空泡溃灭产生的冲击波在经过掺气泡群时的能量衰减,并通过掺气减蚀试验进行了验证,这些结果可能为空蚀预测提供参考。特别感谢吴老师的指导,并提供了这次学术交流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方提供了这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令我受益匪浅。我很荣幸获评优秀论文奖,这将更加激励我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

丁荷颖,2021级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浙江海洋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导师是宋付权教授,研究方向为非常规油气藏渗流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微流动理论和实验。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作报告“神经网络方法在致密油藏渗流模型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BPNN)对非线性渗流模型中的幂律型参数n值的预测,并对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参加本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听取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使我获益良多,希望未来仍有机会能够参与其中。获评优秀论文奖是对我此次汇报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学习工作上的激励。

黄海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水利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多银和陈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航水力学。本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分享的报告为“半封闭水域内冲击射流湍动能输运特性试验研究”。基于湍动能输运方程,揭示了对流、湍流扩散和粘性扩散过程引起的能量传递方向,同时阐明了产生项、对流项、紊流扩散项和粘性扩散项的转化机制,为建立冲击射流湍动能输运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会议,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使我获益良多。荣获学生优秀论文奖可以说是意外之喜,这是对我既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激励。我将带着这份肯定和激励继续前行,为我国的水利水运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