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执行编委和副主编2019年度第四次(扩大)会议纪要

执行编委会集体照

副主编会议集体照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HD)执行编委和副主编2019年度第四次会议于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下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上海分部411会议室召开。这是2019年8月第九届编委会在合肥成立以来执行编委和副主编首次联席会议。

参加联席会议的有:顾问编委董世汤、缪国平;副主任委员戴世强、刘桦;执行主编周连第;执行副主编马峥;英文刊副主编槐文信、卢东强、滕斌、万德成;中文刊副主编陈红勋、郭鹏程、鲁传敬、王道增、王一伟、张德胜、朱仁传;执行编委陈彬、孙宝江、范佘明、李廷秋、彭晓星、孙超、王本龙、尹海龙、邹早建。编委黄彪、编辑部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

编委会副主任戴世强教授主持了会议。执行副主编马峥研究员代表编辑部做了工作汇报。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期刊情况分析、九届编委会的奋斗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情况;
三)申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四)研讨中文版发展工作。

一)期刊发展情况

1)Web of Science数据

2019年6月2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8年度的全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JHD)的两年影响因子再创新高,升至1.855 (比2017年上涨18.68%);在134种国际力学类SCI期刊中的排名73位(前54.5%,Q3区,接近Q2)。

2013年以来,JHD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均稳步提升!鉴于2018年影响因子普遍上涨,为了维持今年的涨幅,2019年的影响因子应该达到2.2,需要今年引用次数达到508次。根据WOS引文报告,截至到2019年10月20日JHD被引378次,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需要在后面在两个多月填补,任务艰巨。希望广大编委能够把优秀的成果放到JHD上发表,同时在其他期刊发表的论文能够重视对本杂志的引用。

第九届编委会的奋斗目标:每年上升3~4位,两年内进入Q2,即国际力学类排名67之前。同时期望四年后本届编委会任期内达到Q2中上,即国际力学类排名前50。

2)热点研究方向研讨

以“主动进取”“抓准热点方向”是近几年办刊的一个趋势。经过研讨,编委会认为:

(1)从近两年论文情况看,“空化与空泡流动”研究热度不减,需要继续关注。
(2)继续关注先进及高精度数值方法研究,包括SPH,MPM,谱元法,V&V等。
(3)应及时跟踪人工智能在水动力学应用的成果,今年第6期将发表美国Virginia理工大学肖恒博士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
(4)努力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包括人工智能与空泡交叉、高保真数值方法与空泡等。
(5)努力推动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发展和推广。执行主编周连第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2019年JHD和“涡盟”合作,发表涡识别方法的热点原创论文。达到双赢的局面。会议认同和支持刘超群教授借船出海,在Chaos 2020会议上举办第三代涡识别方法的专题讨论会,以扩大中国涡研究的国际影响,认同和支持“涡盟”为JHD先行举办涡核计算软件培训班。
(6)探索和发掘新热点方向。孙宝江教授主题发言认为深海能源工程方面的水动力学相关论文值得深入研究,并能够结合国家的需求;陈彬教授主题发言期望JHD能够扩大视野和领域,增加水环境与生态等新兴热门领域的论文和编委。

随后编委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

(1)JHD既要重视基础性,也要重视应用性。续善于和工程界合作,从工程中提炼问题,可以通过专题研讨会和工程部门对接。主动和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对接,吸收优质稿源。
(2)对于中文刊和英文刊,都加大力度邀请高水平综述性论文。
(3)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为作者和读者的服务质量。

二)学术会议与交流组织情况

1)第30届(2019)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第30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于2019年8月16日周五(报到)至19日在合肥举办,同时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

  • 来自60余家单位近300名专业人士参加了这次盛会,包括台湾4家单位的11位代表。会议交流了9个40分钟大会报告、17个30分钟分会场邀请主题报告、158个15分钟小组报告。
  • 其中5篇大会报告将在英文刊上发表,7篇分会场主题报告和3篇学生优秀论文将组成专栏在中文刊上发表。
  • 研讨会开幕式上,编委会向四篇论文作者颁发了“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期刊2018年度高被引论文奖”;闭幕式上,编委会和组委会向7位学生(含一位台湾学生)颁发了“学生优秀论文奖”。

8月16日晚,八十余位编委参加了《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第八届编委会三次会议并第九届编委会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八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报告;完成了编委会的换届,产生了第九届编委会,并提出了第九届编委会的目标和工作计划。

研讨会的闭幕式上组委会宣布,“第31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将于2020在集美召开,由集美大学承办;“第8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将于2021年在台湾台南举办,由成功大学承办。

2)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

“空泡流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研讨会”将于2019年11月2日在第702研究所上海分部举行。其中11月1日(周五)报到,2日全天会议交流,3日离会。会议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与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

目前邀请到报告10篇,参会人员预计75人左右。有意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请尽快联络《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E-mail: nchd@jhydrod.com)。

3)谱元方法应用研讨与推广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Fidelity Computational Methods & Applications (HiFiCoMa 2019)将于2019年12月13日至16日在上海皇廷花园酒店(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东路1539号)举办,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其中13日(周五)报到,14日15日会场交流,16日技术培训。

HiFiCoMa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前三届在英国举办主要内容包括高阶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高精度数值计算应用及Nektar++软件培训。第四届(2019)在中国举办。会议将对谱元方法应用的成果开展交流,并对谱元方法软件进行培训,希望能够促进中国高精度数值方法水平提高及谱元方法软件在中国的推广。

会议网址:https://www.ishfcma.org

4)第14届(2020)国际水动力学会议

“第14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 ICHD’2020)于2020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意大利罗马举办,其中30日(周日)报到,31日至3日会场交流,4日(周五)参观意大利Institute of Marine Engineering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NR-INM, ex INSEAN)。

摘要截止日期:2019年11月15日。

更多详情可浏览会议网址   http://www.ichd2020.it

副主编工作会议

2019年度中英文两刊副主编联席工作会议于10月19日(星期六)上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上海分部411会议室召开。这是2019年8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第九届编委会设立中文刊副主编以来的首次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执行主编周连第、执行副主编马峥;英文刊副主编槐文信、卢东强、滕斌、万德成;中文刊副主编陈红勋、郭鹏程、鲁传敬、王道增、王一伟、张德胜;编辑部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执行主编周连第主持了会议。

执行主编周连第首先介绍了各位副主编分工即各人负责的领域。接着大家对如何办好中文刊展开了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中文刊最重要的是稿源问题,副主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稿和约稿,同时应找准定位,聚焦特色,严控稿件质量的同时,加快工作流程,并建议逐步向网上审稿系统过渡。会上大家也讨论了如何采取有效举措,对审稿人的辛苦工作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

附录: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相关网址
JHD期刊信息网站:                        http://www.springer.com/journal/42241
JHD英文稿件投递网站:                http://ijhd.editorialmanager.com
JHD全文下载网站:
2006-全文(国外网):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241
2006-2017全文(国外网):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0016058
2011-2018全文(中国知网):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3-SDYW.htm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全文下载(中国知网):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3-SDLJ.htm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文刊投稿网址: http://sdlj.cbpt.cnki.net (中国知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文刊投稿邮箱: cjhdzhou@aliyun.com
编辑部网站(官网):                   http://www.jhydrodynamics.com
ICHD秘书处网站:                          http://www.ichd-home.com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投稿公告(2020版)

尊敬的专家学者:

自2019年11月1日起,《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采用知网的腾云采编系统投稿,具体网址如下

http://sdlj.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不再接受邮箱投稿,特此公告。

本刊不收取评审费。录用的稿件,版面费:6页以内包含6页2700元,以后每页加400元。

投稿须知,版权协议,论文模板和联系方式,请见采编系统右上角。

如下图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

20200712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副主编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以拼音为序)

陈红勋,男,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执行编委。从事复杂流动、智能控制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叶片式水泵领域开展研究、设计、工程服务30余年。对叶片式水泵内部非稳态流动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流动控制方法,并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场测试、叶片泵压力脉动和振动的测量和分析等方面取得成果。

近年来,在构建适合叶片泵内部流动特点的湍流模型方面开展了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并构建了可用于叶片泵内部流动分析的尺度过滤、旋转效应、非线性和尺度自适应等系列湍流模型。这些成果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叶片泵内部非稳态流动、压力脉动及其诱发振动。基于流动分析和流动控制方法,开展了提高叶片泵水力性能、抗空化性能和抑制压力脉动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s of Fluid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Flui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Turbo & Jet Engines等学术期刊。

2006年以来,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2108,51179100,51379120,51876110,12172208)、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6ZR14032)、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0100500200)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1C11068)等的支持,并长期与水力机械相关企业、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工作,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逻辑过程的实现以及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

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太湖流域防洪工程中两座大型泵站机电项目。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被机械工业部授予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柴威,男,1988年7月生,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随机理论、船舶稳性、结构可靠性和极地船舶等领域的研究。博士毕业于挪威科技大学,师从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Arvid Naess教授和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Bernt J. Leira教授,2021年入选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近年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3篇,EI论文20篇,合作出版英文专著2章;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中国舰船研究》编委,累计为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tructuresApplied Ocean Research等25本SCI检索期刊审稿50余篇,获得Marine StructuresApplied Energy 期刊杰出审稿人奖。在挪威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期间,主研极地船舶领域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项(项目累计经费约570万人民币),参加OMAE,PRADS和STAB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著名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10余次。

郭鹏程,男,1975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水力机械及其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西安能源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国际水利协会(IAHR)会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副主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担任SCI期刊Renewable Energy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IET Generation-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以及振动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专家。

一直从事流体机械流体动力学及优化设计、水力发电技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运行安全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有关水电站和相关研究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并已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及青年基金3项,陕西省重点科技项目2项,其他各类项目4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4),201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3),2013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胡海豹,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博导,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工大“翱翔青年学者”,担任西安市水动力与水下能源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负责人,兼任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客座编辑,Journal of Hydrodynamics、《船舶》和《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力学学报》青年编委,全国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成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科技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专家。主要专注于水下仿生与流动控制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JW创新特区项目、ZB预研项目等课题20余项。累计在Science AdvancesJ Fluid MechPhys FluidsOcean Eng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鲁传敬,男,1946年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空泡流、物体高速出水与入水等水动力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工程预研与型号研制等项目数十余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数十名。发表论著一百八十余篇。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奖和上海市育才奖。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道增,教授,男,生于1944年,江苏无锡人。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教授、博导。1965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动力学和河口海岸动力学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获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资助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O. Reynolds 实验室。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第702 研究所)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研究领域为水利工程、水环境、河口海岸动力学、水动力学、湍流和环境流体力学等,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曾担任上海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亚行项目中方顾问专家(水动力学)。曾获教育部、中船总公司、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共 3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项、光华科技三等奖 1 项及宝钢优秀教师奖。曾任上海市力学学会第 8 届理事、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的执行编委。

王一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多相空化流动与流固耦合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委员、力学学会工业流体力学组成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CFDTC成员、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执行编委等职。近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和课题,在Phys. Rev. FluidsPhys. FluidsInt. J. Multiphas. Flow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张德胜,博士,研究员,博导,现任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党委书记、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内流机理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余项;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委员、江苏省泵业协会副会长。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6项。荣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茅以升家乡教育奖、中国农业机械青年科技奖。

朱红钧,男,1983年生,江苏靖江人,获河海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四川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石油管柱多场多相耦合力学研究,在内外流耦合振动、多相流动、振动控制方面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8篇,其中SCI检索74篇(ESI热点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4项,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10余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Applied Ocean Research等6本期刊编委或专刊主编。兼任四川省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等。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首届中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9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2021年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建党10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等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10项(排名第一7项)。

朱仁传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性能、水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主持了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国防科工委、国家教委和工信部等部门的多项科研项目,著有《船舶在波浪上的运动理论》、拥有“船舶与浮体运动预报三维计算软件”等十多项软件著作权、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80余篇。

JHD A辑目录2019年第34卷第5期

目  次

学术论文

进口非均匀来流对离心泵失速特性的影响
冯建军, 杨红红, 王晨,等(551)
阀门流动噪声源识别与控制研究
徐号钟, 唐科范(559)
水下航行体水动力噪声预报方法及其试验验证
吕世金, 张晓伟, 丁灿龙,等(571)
长鳍波动推进水动力效率计算分析
苏博越, 白亚强, 张军,等(577)
导流筒高度对高密度澄清池絮凝效果研究
冯倩, 王军(585)
DTC在斜浪作用下船舶漂移力的计算.
刘聪, 王建华, 万德成(590)
座底式非圆形截面立柱线性波浪速度势解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范会渠, 许莲, 缪泉明(600)
齿状微裂隙气流和水流的LBM模拟
王亚兰, 季晓慧, 王旭升(612)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床面附近涡流运动特性
刘诚, 刘绪杰, 刘晓建,等(622)
杭州湾温排水热扩散的数值模拟
汪求顺, 刘成刚, 李志永,等(630)
不同绕流结构体下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蒋胡玲, 张婧, 曾琳,等(637)
考虑掺混程度的水气混合流体动力黏滞性模型
刘刚, 童富果, 刘创,等(645)
截面长细比对三棱柱流致振动特性的影响
田依农,薛海(655)
半无界流场中圆球壁面升力和阻力的特性研究
薛壮壮, 王企鲲, 钱佳杰,等(664)
缝洞型油藏分区变重介质模拟方法
张冬丽, 张允, 崔书岳(674)
低湍流度水洞的水动力学设计与流场校测
耿子海, 蔡晋生, 姜裕标,等(682)

学术活动及其他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年第4期目次
(691)